颈部真菌通常在耳朵出现后受到影响。这是预防稻瘟病流行的主要措施。根据发病的早晚确定防治期,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确定防治的领域和频次。要加强检查,及时掌握病情。
稻瘟病
症状:稻瘟病可发生在水稻整个生育期,危害秧苗、叶、穗、节等,分别称为苗瘟、叶瘟、穗瘟、节瘟。
叶瘟:一般发生在水稻分蘖至拔节期,真菌侵染叶片产生褐斑。 慢性皮损常呈菱形或纺锤形,最外层有黄色晕,内外棕色,中心灰白色。 病斑两端常有纵向棕色线。 在潮湿的条件下,背面会出现少量的蓝灰色霉菌。 ,即病原体的分生孢子。
穗瘟:发生在穗颈、穗轴、树枝和谷粒上。 颈部真菌通常在耳朵出现后受到影响。 病区初呈黑褐色,逐渐向上、向下扩展,形成水浸褪绿病斑,最后变成黑褐色。 穗轴和枝茎上的症状与穗轴颈上的症状相似。 严重时,树枝会变白。
防治方法:
1、重点推广抗病品种,特别是老病区。 这是预防稻瘟病流行的主要措施。
2、抓住关键,适时喷洒防护。 根据发病的早晚确定防治期,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确定防治的领域和频次。
叶瘟:易感病害的分蘖期高峰期应注意保护。 要加强检查,及时掌握病情。 当田间出现病中心且气候条件有利于发病时,需立即防治,消灭病中心,控制其蔓延。 病害严重的田地应连续防治2-3次。
抽穗:重点保护抽穗期。 根据叶瘟病天气预报和抽穗期,以及品种的抗药性和水稻植株的生长状况,及时掌握适宜的施药时期,确定防治田地,采取防治措施。
药剂可用40%克温散乳油50-75毫升/亩、40%道风林乳油75毫升/亩、40%道风林乳油125-150毫升加水50公斤喷雾或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75-100克 每亩加施50公斤喷雾。
水稻纹枯病
症状:水稻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 最初,靠近水面的叶鞘上出现水浸的、深绿色的、边缘不清晰的小斑点。 随后,它们逐渐扩展成椭圆形或云纹形状,中心呈灰绿色至灰棕色。 湿度较低时,病斑中部呈草黄色或灰白色,边缘黑褐色,中部组织受损,呈半透明状。 当病斑较多且较大时,常连接形成不规则的云纹状斑块,导致叶片变黄死亡。防治方法:移栽前清除田间越冬菌核、加强田间肥水管理、病害初期施药保护等综合防治措施,可有效控制其为害。
适期喷药防护:早、晚稻分蘖期应加强田间调查,根据发病早、晚确定防治时期; 根据病害的严重程度和严重程度,当病害控制率达到30%时,应确定立即施用农药。 药剂可用每亩井冈霉素粉剂1-2包兑水50公斤混合喷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