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单个心皮组成的雌蕊称为单雌蕊,由两个或多个心皮组成的雌蕊称为复合雌蕊。一年生植物主要在一年的生长周期内完成发芽、开花、结果、死亡等所有过程,而多年生植物则是能存活两年以上的植物。有动物所没有的叶绿素和底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但许多多细胞藻类也是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体。它们的表面有角质层、气孔、传导组织和雄性/雌性配子囊。,胚胎在配子囊中发育。
1.植物常识
植物常识
1.植物的基本知识有哪些?
1、厂房结构
植物的结构主要分为六个部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这六个部分均不构成一个完整的工厂。 这些结构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六个部分的作用也各有不同。 只有这六个部分都非常健康,植物才能生长得更好。
2. 雄蕊
植物的雄蕊分为雌蕊和雄蕊,是花的重要部分。 它们的主要功能是开花植物的繁殖。 雌蕊和雄蕊有明显的区别。 雌蕊主要由柱头、花柱和子房组成。 雄蕊由雄蕊头和雄蕊组成,所有开花植物都是由雌蕊的子房发育而来。
3.雌蕊
组成雌蕊的单位称为心皮,雌蕊可由单个心皮或两个以上心皮形成。 由单个心皮组成的雌蕊称为单雌蕊,由两个或多个心皮组成的雌蕊称为复合雌蕊。 里面的子房可以发育成果实,子房内的胚珠可以发育成种子。
4. 植物负责生产种子部分
许多人不知道植物的哪个部分负责产生种子。 他们只知道种子是在果实内部产生的。 事实上,植物的花是负责产生种子的部分,担负着植物中繁殖新生命的任务。 在形成的过程中,花的表面就已经产生了种子,很多植物的种子都是在花上收获的。
5.按生长年限划分的植物
植物按生长期可分为一年生植物和多年生植物。 一年生植物主要在一年的生长周期内完成发芽、开花、结果、死亡等所有过程,而多年生植物则是能存活两年以上的植物。 它们通常可以有多个生长周期。
参考来源:百度百科-植物
2. 对植物知之甚少
植物是生物界的一个主要类别。 植物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 有动物所没有的叶绿素和底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植物具有可以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细胞核。 一些特殊情况不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 有些没有叶绿素,有其他光合元素。
植物有细胞壁,没有神经系统,也没有感觉。 分为藻类、地衣、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种子植物又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种类超过30万种。 植物是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多细胞真核生物。 但许多多细胞藻类也是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体。 它们与植物之间最重要的区别是它们是水生的和陆生的。 我们可以这样定义:植物是适合陆地生命的多细胞光合真核生物。 它们由根、茎、叶组成。 它们的表面有角质层、气孔、传导组织和雄性/雌性配子囊。 ,胚胎在配子囊中发育。 这些重要的差异表明植物和藻类有很大不同,因此藻类被纳入五界体系中的原生生物界。
3.植物常识
植物是生物界的一个主要类别。 一般有叶绿素,但没有神经或感觉。 分为藻类、苔藓类、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种子植物又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有超过30万种。
起源
二十五亿年前(元古代),地球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植物是真菌和藻类,藻类一度非常繁盛。 直到4.38亿年前(志留纪),绿藻才摆脱了水环境的束缚,首次登陆地球,进化为蕨类植物,第一次为地球增添了绿色。 三亿六千万年前(石炭纪),蕨类植物灭绝,被石松植物、楔形植物、真蕨类和种子蕨类植物所取代,形成沼泽森林。 古生代丰富的主要植物在2.48亿年前(三叠纪时期)几乎全部灭绝,裸子植物开始兴起,进化出花粉管,并彻底摆脱对水的依赖,形成茂密的森林。 一亿四千五百万年前(白垩纪),被子植物(开花植物)开始出现,并在后期迅速发展,取代了裸子植物,形成了延续至今的被子植物时代。 现代种类的松树、柏树,甚至水杉、红木等,都是这一时期产生的。
(即所谓的内共生现象)。
最后细菌蜕变成叶绿体,它是一种在所有植物体内都存在却不能独立生存的细胞器。植物通常是不运动的,因为它们不需要寻找食物。
大多数植物都属于被子植物门,是有花植物,其中还包括多种树木。
7.关于植物的一些知识
菠萝又名凤梨 的茎很短
火龙果其实是仙人掌的果实 仙人掌的茎就是绿色的部分 仙人掌的叶子已经退化成刺
一、根据茎的生长方向分为:
1.直立茎
茎垂直于地面,为常见的茎。
2.平卧茎
茎平卧地上而生长,枝间不再生根,称平卧茎。如酢浆草、蒺藜等。
3.匍匐茎
茎长而平卧地面,茎节和分枝处生根,称匍匐茎。如积雪草、委陵菜等。
4.攀援茎
用卷须、小根、吸盘或其它特鹅的卷附器官攀登于他物上,称攀援茎。如黄瓜、葡萄等。
5.缠绕茎
螺旋状缠绕它物而上的茎称缠绕茎,旋花科植物几乎都是缠绕茎。缠绕茎从生长方向观看依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分别有左旋与右旋之分,如紫藤为左旋缠绕茎,北五味子为右旋缠绕茎。
6.斜升茎
茎最初偏斜,后变直立,如山麻黄、鹅不食草等。
二、地下茎的类型
植物的地下茎是变态茎,外表上与地上茎显然不同。
1.根状茎
是一延长直立或匍匐的多年生地下茎,有明显的节和节间,并有鳞片叶,如一些多年生禾本科植物和蕨类植物;根状茎也有粗肥而肉质的,如莲藕、姜。
2.块茎
是一短而肥厚的地下茎,着生有芽点,如马铃薯,某些兰科植物的假鳞茎也是块茎的一种。
3.球茎
是一短而肥厚、肉质的地下茎,下部有无数的根,外面有干膜质的鳞片,芽藏于鳞片内,如荸荠、慈菇。
4.鳞茎
是一球形体或扁球形体,由肥厚的鳞片构成,基部的中央有一小的底盘,即退化的茎。如洋葱、蒜头、水仙、百合等。
8.有关植物的常识
春小麦区。春小麦喜冷凉气候,比较耐寒,适应性强,分布广,日平均气温 0℃左右;即“顶凌”可播种,4-5℃时种了即可发芽出苗,苗期可耐-6℃左右低温。因早、中、晚熟品种不同,全生长期需要≥ 0℃,积温在1600-2100℃之间,生长期为85天- 105天。而北部、西北部干冷以及西南高寒的民族地区均可满足春小麦的生长条件。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宁夏、甘肃临夏、甘南自治州、河西走廊、新疆、青海、 *** 从海拔2500米以上河谷坡地到4500米左右的湖宾平原,从湿润、半湿润地区到半干旱、干旱地区均有种植。近十几年业,民族地区的春小麦种植获得了重大的发展,培育了一批抗逆性强,适应面广,丰产性高的春小麦良种,并已在各地得到推广。如内蒙古地处阴山丘陵的察右中旗、卓资县、固阳县等地春小麦曾突破千斤关,青海柴达木盆地诺木洪农场创造了亩产1585斤世界最高纪录。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近年来春小麦有由北向南扩展的趋势。
冬小麦区。在民族地区主要有广西、贵州、云南、 *** 等区(省)。这些区(省)大多以水稻为主,冬小麦作为冬种作物在旱地种植,种植面积虽少,但它的种植可有利于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粮食总产量。由于这些地区的群众以稻谷为主粮,小麦商品率较高。冬小麦在种植地域上已跨上新高度,在海拔4100米的青藏高原上试种成功,在高原3000-3800米地带,可获得高产,也不易发生锈病。1959年培育了“肥麦”良种,1972年开始大面积推广,很快就成为 *** 第二大栽培作物,超过了春小麦,仅次于青稞。“肥麦”适应强、耐水肥,具有分蘖力强、有效分蘖率高、抗逆性好、茎杆粗壮坚韧和抗倒伏的特点。1979年在 *** 彭波农场的11.6亩试验地曾生产出亩产1339斤的高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