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方法1.稻瘟病稻瘟病又称稻瘟,可分为苗瘟、叶瘟、穗颈瘟、枝茎瘟、谷粒瘟等。从分蘖期到拔节期损害更为严重。谷物枯萎病是由晚发病引起的。对茎或穗轴的损害导致小穗不结实。有的颖片壳无症状,保护性颖片受损变褐色,使种子携带细菌。风涝后稻田应及时喷洒海藻酸碘,保护秧苗。耳颈和耳干呈深褐色,导致耳枯萎病。稻谷感染灰黑病,蔓延至全谷,造成稻谷枯萎病。
病虫害防治是挖掘水稻生产潜力、提高产量水平的直接有效措施之一。
危害水稻的病虫害有很多种,如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坏苗病和稻秆病等。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水稻有哪些疾病,以及如何预防和控制水稻常见疾病。
水稻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1. 稻瘟病
稻瘟病又称稻瘟,可分为苗瘟、叶瘟、穗颈瘟、枝茎瘟、谷粒瘟等。幼苗瘟病:基部灰黑色,上部变成褐色,湿度高时病区产生大量灰黑色霉菌层,整个生长期均可发生叶瘟病。
从分蘖期到拔节期损害更为严重。
结病:水稻结产生褐色斑点,然后逐渐在结周围扩散,使患病部位变黑,容易破裂。
死白穗的形成较早。
只发生在一侧,导致茎部弯曲。
耳颈鼠疫:最初形成褐色斑点,扩散后耳颈呈褐色,还会造成死白耳。
谷物枯萎病是由晚发病引起的。
对茎或穗轴的损害导致小穗不结实。
谷瘟病:产生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斑点,可使水稻变黑。
有的颖片壳无症状,保护性颖片受损变褐色,使种子携带细菌。
防治方法:选育抗病品种;合理施肥,增加有机肥、磷钾肥的施用;科学排灌;休息前2 - 3天,用40%富士-1乳霜75-100毫升或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克每亩与海藻酸碘幼苗20g混合,加水50-75公斤喷,7-10天再喷一次。
2. 水稻白叶枯病
症状:主要发生在叶片和叶鞘上。最初在叶片边缘出现半透明的黄色斑点,然后沿着叶脉的一侧或两侧或沿中脉发展成波浪状的黄绿色或灰绿色斑点。病变部位与健康部位界限明显;几天后,病变变成灰白色并向内卷曲。
空气潮湿时,新鲜病斑叶缘分泌湿浊状水滴或蜜黄色菌胶,干燥后形成硬颗粒,易脱落。
防治方法:选育抗病品种;用50倍1%中胚芽素溶液浸泡24h消毒;培育无病强壮的幼苗;移栽前7-10天,每亩喷施20%的美洲茴香叶湿粉和500倍的芝麻酸碘混合溶液。
风涝后稻田应及时喷洒海藻酸碘,保护秧苗。
3. 水稻纹枯病
症状:叶鞘产生墨绿色水样边缘模糊斑点,然后逐渐扩大为椭圆形或云纹状。当病情严重时,几个病斑合并形成大病斑,为不规则的云纹斑,常引起黄叶、枯叶。发病迅速时叶片呈绿色,叶片腐烂迅速。茎常不能抽头,高温条件下当场产生白色白粉病层。
防治方法:打涝菌核,减少细菌来源;不施氮肥,增加磷钾肥的施用量;合理密植,合理灌溉,浅水频繁灌溉,适度干燥田间,降低田间湿度;密封至成熟前,用30%硬核净WP800-1000倍混合氰酸碘液喷3-4次。
4. 米麻斑病
症状:种子芽期损伤,芽鞘褐色,芽不伸长,子叶死亡。苗期叶片和叶鞘病斑呈条状扩展,病斑长时幼苗死亡。
成虫叶片边缘呈褐色,严重者可形成不规则斑点。
病叶从叶尖向内干燥,潮湿呈褐色,枯死的幼苗产生黑霉。
叶鞘被水浸染,变成一个大的不规则斑点,中心呈灰褐色。
耳颈和耳干呈深褐色,导致耳枯萎病。
稻谷感染灰黑病,蔓延至全谷,造成稻谷枯萎病。
当气候潮湿时,这种疾病会形成一层黑丝绒霉菌。
防治方法:改良品种消毒,加土多于加土,避免局部施氮;20%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混合水果医生可多层服用